日期:2025-07-14 14:15:23
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2025年9月3日,我们国家的一个大日子来了——抗战胜利80周年。
这一天,也将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,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,已经成为了全球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。
随着各国领导人受邀参与阅兵式,一个让人惊讶的国家,出现在了邀请名单里——韩国。
要知道,这几天韩国与我们之间的关系,总是略带着一些复杂。
而这一邀请,确实也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目光。
不少人认为,这其中,包含着对韩国新政府修复双边关系的试探,也将让中韩关系发声变化。
在这个关口,韩国是如何回应的?中、美、韩三国的未来走向,又会如何呢?
中韩关系回顾:从蜜月到冰点
现如今,提到韩国,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“亲美”“偷文化”,对于韩国申遗的种种操作,不少人都觉得无语。
但是,时间倒退到十年之前,那时候中韩之间的关系,却是另一种景象。
时间回到2015您,同样在北京,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槿惠,在9月3日这一天,登上了天安门城楼。
她坚定的脚步背后,实际上却承担着很大压力,美国就在身后虎视眈眈,而韩国最终选择了参加阅兵式。
从这时候开始,中韩之间的关系,也走上了蜜月期。
这之后,两个国家不仅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,还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,双方之间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。
韩国的汽车、化妆品、电子产品都借着蜜月期,涌入中国市场。
如果这些对于现在的人们还是很陌生,那有一样东西,大家肯定记得——韩流。
当年火遍中国的EXO、韩剧,和各种时尚单品。
明星穿搭,简直成为了当年的出行穿搭范本。
朴槿惠的这个决定,直接推动了韩国对华出口的占比,让中国稳居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位置。
不仅是经济发展,更是彰显了韩国外交上的独立性。
然而,这一段甜蜜的时间,也仅仅过了两年而已。
2016年,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,刷遍了社交网络,这一系统,表面上是在韩国布置的,但是实际上要对付的,却是中国。
这一部署,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。
于是,从这一年开始,中韩之间的关系渐渐走向了谷底,更加明显的是,从此,韩剧和韩国的大部分产品,犹若平地消失搬,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。
如今,就算能够看到韩剧,也只能通过其他手段,韩国的半导体和汽车这类支柱行业,也受到了很大影响。
尹锡悦上任之后,中韩的关系更加愈发紧张。
这位总统的骚操作,亲美的路线,让中韩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。
他做的那些事,恢复萨德部署、参与每日联合军演、涉台言论,每个都踩在中韩关系的雷点上,将中韩关系,推到了最糟糕的状态。
萨德的危机,让中韩之间不仅在官方层面进入了冰点,在民众层面,也让中国人民对韩国人没有什么好印象。
关系的培养,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够完成的。而关系的恢复,也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。
但是现在,有一个人的出现,却让这件事出现了转机。
这个人就是韩国新上任的总统——李在明。
李在明的出现,能否解决这一僵局呢?
中方对韩国邀请
在7月初,我国就通过了正式的外交渠道,向韩国总统李在明发出了参加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邀请。
有媒体解读这次的邀请,称是超过礼节型询问的邀请函。简而言之,就是强调这次邀请的特殊性。
更重要的是,这次的邀请,和中国外交部对于特朗普访华的川味的冷淡回应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从这一点上,凸显中国对于韩国的重视。
在7月2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触及这一问题,虽然没有直接确认邀请的细节,但是明确表示正在就这件事和各方保持沟通。
这一行为,从侧面上印证了邀请的真实性。
而我们国家之所以发出这一邀请,并不是没有来由的。
自从李在明上任以来,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,要改善中韩之间的关系。
也许在李在明的领导下,中韩之间的双边关系,会逐渐地走出萨德阴影。
除此之外,韩国之所以依赖美国,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韩国在经济上和美国绑定较深。
但如今,美国对于韩国加征关税,限制高端的技术合作。
对于中欧来说,能够通过此次机会,通过经济上的合作,来逐步缓慢软化韩国对于美国的依赖。
毕竟,中韩关系别看只有两个国家,但背后,少不了美国的参与。
如今,对于李在明来说,已经发出了想要修复关系的信号,对于中国来说,也可以借此机会,让中韩关系发生转变。
毕竟,在东北亚中,韩国作为我们关键的邻居,如果关系能够缓和,也可以让地区更加和平稳定。
很快,李在明的回应也来了。
中国发出邀请的几天后的7月3日,恰好是李在明就职满月的日子,在记者会上,李在明依然表示,会尽快改善中韩之间的关系。
但是,在这句话之后,李在明还说了另一句话,那就是,强调要以坚固的韩美同盟为基础。
这一表态的模糊态度,足以看出韩国在左右之间摇摆的纠结。
韩国的背后,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
韩美关系升温的这十年之间,驻韩美军的费用一机构大大飙升,但是在特朗普上任后,反而将韩国列入了敏感技术的限制名单。
如果李在明出席阅兵,恐怕就会被美方视为亲华的背叛者,引发美国的反制。
另一方面,在韩国内部,也有许多亲美势力。
即使李在明还没有作出准确回复,就有许多人给他贴上了亲华派的标签。
内忧外患,让韩国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回应。
然而,韩国之所以会如此纠结,无非就一个关键因素:韩国无法放弃和中国之间的关系。
中美夹缝之中的韩国决策
总而言之,李在明是否能够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,在本质上,就是韩国在中美博弈之间的举棋不定。
对于韩国来说,中国的市场不可替代。
2024年,韩国的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接近200美元,中国占韩国中间品进口的接近1/3,关键矿产的依存度,中国也占据重要地位。
如果李在明出席阅兵,可能会让韩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。
目前,对于这一事件,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猜测。
最理想的猜测,莫过于李在明亲自出席阅兵仪式,如此一来,他就会成为自朴槿惠之后首位出席中国阅兵的韩国总统,象征意义非常巨大。
他的做法,很可能会推动中韩之间的关系缓和。
长期来看,韩美之间的同盟则会走向破裂,而日本也可能借此机会,强化和美国之间的关系。
除此之外,就是第二种可能了。
虽然李在明本人不会出席,但是可能会派特使出席,这个逻辑,是最保守且折中的方法。
之前,在2015年,当时的日本就是如此做法,当时的首相安倍晋三没有出席阅兵,是前首相村山富市作为代表,来到了阅兵仪式。
如果韩国也这么做,既回应了中方的善意,又避免了刺激美国。
只是,如果这么做,中韩之间的关系修复,还是会存在难以解决的裂缝。
最后,也就是最后一种,但是可能性也最小的预测了。
也许,李在明会婉拒出席,最终没有现身这场阅兵仪式。
这类做法,会彻底的将韩国推向美国一方,也会让中韩之间的关系,更加难以修复。
这三种可能,分别代表着韩国在中美之间的三种结局。
如今,这个结局的选项,已经传递到了李在明的手里。
虽然距离阅兵还有两个月的时间,但是恐怕在李在明做出最终恢复之前,这件事都会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。
结语
一份邀请,就这样炸出了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,从而牵扯出当今大国博弈的现状。
当今,中韩之间的关系的关键,不仅在于萨德遗留的问题,更在于在美国的参与之下,韩国在大国博弈之间的选择。
在这个背景之下,李在明是否出席阅兵,已经超越了超越单纯的外交礼仪范畴,
若果李在明屈服于美国的压力,中韩关系恐怕会滑向更加冰冷的深渊。
如果未经思考打破这一平衡,很可能会引发与美国之间联盟的危机。
无论李在明最终能否踏上天安门的城楼,此次中方的邀请,都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。
两国都能够趁这个机会,把握契机,重新考虑两国之间的关系,并思考下一步的进展。
接下来,李在明究竟将做出何决定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。
参考信息:
政知见 《李在明最新涉华表态》
每日经济新闻 《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“萨德”系统部署!韩国多地民众在总统府前抗议:撤除“萨德”》
查新闻 《是否出席九三阅兵,李在明在犹豫什么?|北京观察》
环球网 《日媒:朴槿惠赴华出席阅兵凸显韩国向中国靠近》
最好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